[Audio] 欢迎来到 同济新知。 城投公司,即每个 城市都有的 地方平台公司,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它是怎么出现的,未来又将走向 何方?今天我们来讲讲 财政体制改革与城投公司的 诞生.
[Audio] 从建国至今, 我国的 财政体制,或者说 中央和 地方博弈的 情况,大约可以分为 四个阶段.
[Audio] 在 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的 财政体制是统收统支, 中央统管。即 财政收入全部归 国家所有, 地方政府仅代为征收.
[Audio] 收上来的 钱转手就要交上去,花多少则由 中央统一调度。因此 地方政府缺乏动员收入和提高 财政支出效率的 激励,比如 上海通常要将其征收 收入的 80- 90%上缴给 中央,而 贵州 2/3的 支出来自 中央政府的 补贴.
[Audio] 如此吃 大锅饭的 分配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导致 效率太低. 4. 平均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
[Audio] 改革开放后, 党和 政府的 重心转移到 经济工作上来。 财政体制进入到第 二个 阶段:分灶吃饭, 地方自主.
[Audio] 1980年, 我国开始实行划分 收支、分级包干的 财政管理体制。每省 财政收入上缴一定数额,剩下的都留在 省内。即交够 国家的,剩下是自己的。以 广东省为例, 1980- 1987年,广东省上缴固定 数额的财政收入给 中央; 1988- 1993年,其上缴的 财政须每年按 9%的 速度递增.
[Audio] 如此的 包干制,加上 1982年开始的 国企改制,确实极大地调动了 地方发展 经济的 积极性。但此时 钱和 权都在地方,逐渐导致央地分配严重 失衡。到 1993年, 中央政府收入仅占 全国财政收入的 22[ break]%.
[Audio] 这严重削弱了 国家的 宏观调控能力, 中央有时甚至要向 地方借钱.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由左至右)出席十一届三中全会。.
[Audio] 所以 1994年 中央开始进行 分税制改革, 我国财政体制也进入到第 三 阶段:央地分税, 跑部钱进.
[Audio] 分 税制改革就是 中央和 地方对 税收进行重新分配,例如 增值税按 75比 25进行央地分享, 消费税全部作为 中央收入。.
[Audio] 改革并非易事, 朱镕基 总理亲自带队,用 两个多月时间先后走了 十几个 省, 面对面地算账,深入细致地做 思想工作。这里我们不赘述,从这组 对话中可知其艰辛.
[Audio] 改革结果也达到了预期, 1993年我国中央政府 收入仅占 全国财政收入的 22%, 改革后,这 一 数字增长到了 55[ break]%.
[Audio] 可以说分 税制改革是 我国历史上 范围最广、 内容最多、 动作最大、影响最深的 三项重大 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
[Audio] 但这里有个 问题: 地方政府收入只占 45%,但是 财政支出却占 70%, 收支严重不平衡。 差额部分怎么办? 一 方面, 中央说你先交了,我再还你。怎么还? 地方政府每年约 三分之一的 支出靠 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支持。 这些 钱给谁、给多少,依据什么呢? 答案是基本全靠驻 京办去 中央跑关系、要 资源,所谓 跑部钱进就是这么来的。.
[Audio] 另 一 方面,就是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 探索. 土地财政 ( 2006~ 至今 ).
[Audio] 在分 税制改革时,为了让 地方同意把 财政收入中的大部分交给中央, 中央同意把国有 土地转让的 决定权和 收益权留给地方。加上 1998年 单位停止 福利分房、实行 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及修订后的《 土地管理法》 规定农地必须通过征地才能变成国有 建设用地,确定了 城市政府对 土地建设的 垄断权。 2000年后, 各地政府开始大量征收 土地、有偿转让, 土地财政开始膨胀。.
[Audio] 在 上述背景下, 土地财政开始爆发,到 2018年, 土地财政收入相当于 地方公预算收入的 89%,是名副其实的第 二 财政。 注意,这里 65%是土地直接出让 收入,剩下 24%是 土地使用和开发有关的各种 税收收入。 土地财政如此赚钱,加上 中央对驻 京办的全面整顿,土地财政逐步替代了 跑部钱进。.
[Audio] 但是在 土地财政时代,有一个 问题:先有 鸡还是先有蛋?即 政府要先把 土地征收、平整后才能出让,但哪来的 钱来征收、平整土地呢?.
[Audio] 讲到这里, 城投公司终于登场了。 政府需要一个 主体去融资做 基建,等 土地卖出去后再还款,这个主体就是城投公司.
[Audio] 发明这套 模式的是 国家开发银行。 1998年 国开行和 安徽芜湖市合作,把 8个 城市建设项目捆绑在一起,放入专门创立的 城投公司 芜湖 建设,向国开行 借款 10.8亿元。 2003年,在国开行和 天津的 合作中,开始允许以 土地增值收益作为 贷款还款 来源。这些 做法后来就成了 全国城投公司的 标准模式。.
[Audio] 直到 2008年之前,国开行都是 城投公司最主要的 贷款来源。2008年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降低 经济硬着陆的 风险, 中央出台 十项 措施,约 4万亿 财政金融刺激,此后,各种 商业银行才开始大 规模贷款给城投公司。.
[Audio] 但是政策性 银行、 商业银行毕竟不是自家的,于是各地又纷纷成立 城商行,形成了 左手城投, 右手银行的 模式,进而从 土地财政升级为 土地金融。.
[Audio] 2010年,在 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所有 贷款中,国开行约 2万亿, 四 大行2万亿, 城商行 2.2万亿,其他 股份制银行与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计 1万亿。 2015年,约 70%的城商行第 一 股东是 地方政府。.
[Audio] 总结一下,本期 视频我们讲了建国至今 我国的 财政体制,从 大锅饭到包干制,再到分 税制改革,进而出现了 土地财政,每 一阶段的 演变都和特定的历史 背景有关。 分税制改革后, 土地收入成为 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 来源。但政府需要先融资做 基建,才能把地卖出好 价格,于是 城投公司涌现,成为 地方政府融资的 平台。进一步地, 政府参 控股城商行,形成 左手城投, 右手银行的 模式。 这么一通操作,大大加快了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 速度,但同时也导致 政府债务水平直线上升,在 监管围追堵截、层层加码的 情况下, 城投做 项目的模式也不断演变,下期我们来讲这部分 内容。.